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笔记|韩毓海《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1

跟陶叔学编程 跟陶叔一起学
2024-08-30
从今天开始我们读韩毓海的《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1. 第一章 “大国”是怎样“崛起”的?
——这个标题是来自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本章有多处批评该纪录片的地方,词汇用的是马克思式的,思想却是自由主义经济学的。
2.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不是一般地以生产力的革命、交换的革命,而是以一场深刻的金融革命为标志。
——以金融作为立足点,马克思的经济学就不仅是对其过往的总结,而是一眼看到了它的终点。
3. 相对而言,另外一种流行的舆论则是不正确的,这种舆论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持此观点的人忘记了《资本论》的副标题叫“政治经济学批判”,他们忘记了马克思的经济学恰恰是在批判“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什么是马克思的经济学?最简单地说,马克思的经济学是“资本经济学”,把它理解为“金融经济学”倒庶几接近于马克思的原意。
——一直以来都认为马经是政治经济学,原来是误读。
4. 按照马克思的这种观察,把债务打包成“信用凭证”进行买卖就绝非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了不起的发明,因为早在16世纪意大利皮亚琴察交易会上,这种把国王的债务打包成信用券进行买卖的交易,即“债券”交易,就已经非常流行了,而在马克思看来,这也正是资本主义本质性的东西。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弗里德曼的理论实际上只不过是在重复一些陈俗老套罢了。
——被新自由主义者奉若神明的弗里德曼,不过是重新发现了马克思已经发现了的东西,因为他不看马克思。
5. 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其实就像1787年被任命为苏格兰海关和盐税专员的亚当·斯密一样,他们正是因为憎恨“债务型国家”—而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政府和国家,方才热烈地倡导自由市场和市场经济,因为哈耶克所憎恨的当时的奥地利政府与斯密笔下的英国汉诺威王朝统治者一样,都迷信依靠借债、发债维持财政和经济活动。因此,如果离开了对“债务型国家”的憎恨,我们就完全不能理解他们对于“反国家的市场经济”的倡导与呼吁。
——另一尊新自由主义的神,哈耶克,其思想原点是出于对一种经济现实的憎恨。哈耶克的思想还算有来路,是针对现实问题。张维迎之流背着哈耶克的教条回来,则是完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只知道在国内传福音。
6. 但是,弗里德曼与斯密和哈耶克的出发点都不同,弗里德曼不但是“债务型国家”的积极拥趸,他更是故意混淆了“贸易自由”与“金融自由”之间的根本区别。由于这种致命的混淆,弗里德曼的政策起初使美国的金融机构获得了空前的自由,随后则使美国的债务绑架了世界经济,最终世界经济就这样被美国的债务拖着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贸易自由”与“金融自由”,一个是对实体经济,另一个是对虚拟经济。金融原来是实体经济的润滑剂,但是现在的润滑剂已经多到漫过了整台机器。美国早已是一个通过金融剥削全世界的寄生型国家,在沙滩上建起的摩天大厦还能平安耸立多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跟陶叔一起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